本文背景
这篇文章是《西方文明的历程》《简介》《作者简介》这本书的第三部美国革命的十一章《第二次大陆会议》的第十五节《兵败加拿大,错综复杂的局势》,描写了一段覆没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在独立战争中,当时的大陆议会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美国议会,担心英军从加拿大方面进攻美国,使美军腹背受敌,于是命令当时的纽约人,蒙哥马利将军率领一队清教徒美军远征加拿大,这也是美国第1次试图征服加拿大,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的版图,并不是有的人鼓吹的美国从来没有吞并加拿大的野心,只是加拿大人的天主教信仰与美国人新教信仰水火不溶,拼死抵抗,才是美军的图谋没有成功,同时还使蒙哥马利将军战死加拿大,他是一位可媲美华盛顿的名将,他的牺牲也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个重大损失。这个章节是我颇为得意的一个章节,自以为深情并茂描述了蒙哥马利将军的铁血柔情,描述了清教徒美军的英勇无畏,必胜信念,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英军为无物的英雄气概,值得向大家着重推荐。短短的一些简介,一篇文章无法表达整本书的全貌,欢迎海内外的朋友关注本书《西方文明的历程》《简介》《作者简介》,全面追踪人类思想的演化,西方文明的历程,饱尝一顿思想的盛宴,畅饮一番精神的美酒。
美国试图征服加拿大,一段已经覆没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如今重新回味,令人感慨万千
当时的加拿大与纽约、马萨诸塞、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接壤,法国人一直以来都是从加拿大南下侵蚀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同样,在加拿大的英军可以很轻易地从北方进犯北美殖民地,这就迫使美军必须二头作战,南方一带要阻止英军登陆,或者从纽约大本营发起的进攻,北方一带又要防止英军从后背插入而腹背受敌,所以加拿大对北美殖民地来说是一块心病。我们还论述过激起千层浪的《魁北克法案》,它赋予加拿大天主教徒政治权利,这是当时仍然遵循路德教义视天主教为敌基督的新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无法接受的,这些清教徒非常担心代表敌基督的天主教徒侵占他们的土地, 颠覆他们的信仰。而且当时还有不少人觊觎加拿大庞大的土地,希望将加拿大囊括在未来的北美联邦中。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当时的美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进攻加拿大,不过当时进攻加拿大最主要还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较多,希望减轻腹背受敌的压力。
蒙哥马利将军是纽约的爱尔兰人,十五岁就参军,在七年战争中的北美战场建立功勋,战后他回到爱尔兰,他本以为可以获得晋升,但是现实他并没有获得晋升,这使他很失望,于是他远渡重洋来到纽约,在这里他迎娶了当地旺族李文斯通家族的大女儿,厌倦战争的他想从此永远封存宝剑,过上和平安宁的乡间生活。妻子也非常理解支持他,于是他们一家就在纽约乡下经营磨坊,种植田地,幸福愉快地生活着。在战场经历过生死攸关的蒙特利尔对生活很满足,他常说,我们的人生很短,活着一天就该享受一天的生活乐趣,然后幸福平静地回到天堂。但是独立战争的一声枪响又将他推上了历史舞台,他很不情愿离开妻子,离开家人,离开幸福的生活,可是,亲朋好友可能面临的奴隶状态使他别无选择,只能重上战场,他最终还是接受大陆会议授予他的准将军衔,并且同意率领一支美军进攻加拿大。在离家前往前线的那天,他与妻子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小路就在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下,两旁是漫山遍野疯长的野草,随风摇曳,他们默默无语却似有千言万语,十几年来的甜蜜,美满的夫妻生活使他们心心相映,无语不说,可是此时谁也不知要说什么?妻子很担心他此去的安全,却不敢说出口,他也知道妻子想什么,但也不敢说。他们就这样默默地走着,直至小路的尽头,分手的时刻他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将永远不会为你的丈夫感到羞愧,这也是他一生中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1775年,9月,美丽的金秋时刻,蒙哥马利率领一千多名衣衫褴褛,装备简陋的美军向加拿大进发。加拿大的秋天已经有点寒冷,时而走在崎岖陡峭,苔藓遍地的山路上,时而行走在腐叶成堆,枝蔓缠绕的原始森林中,由于是深入到加拿大腹地,此次征程远比前往波士顿凶险,但是被自由点燃的战斗激情在胸中燃烧,大家互相勉力,在秋天美丽的原始森林中奋力前行。到达圣约翰时正是清晨时分,圣约翰如今是加拿大的一个重要城市,可当时只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城堡,驻扎着几百英军,当时美军的弹药武器无法马上攻克城堡,于是蒙哥马利就留下一队美军对圣约翰城堡进行围困,使城堡中的英军不敢突围,自己带领剩下的美军继续向加拿大腹地前进。围困战似乎用胜券在握但是其实充满危险,最担心就是救援的军队与城堡内守军内外夹击,将围城军队全歼。当时加拿大美军同样主要由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组成,蒙哥马利碰到的问题与华盛顿类似,就是清教徒美军的战斗纪律的问题,清教徒美军永远不欠缺战斗意志与精神,但是就是毫无战斗纪律,等级观念淡薄,崇尚绝对平等,没有上下级之分,使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清教徒士兵可以很轻易地否认军事经验丰富的蒙哥马利的主张,而来自纽约的士兵更是如散兵游勇一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在尚布利镇,在当地加拿大人的帮助下,一小队美军对尚布利城堡形成围困之势,这场战役是英军战史上颇为耻辱的战例,一天半的围困就使驻防该城堡的英军第十七团士兵交出战旗,一百多名英军成为俘虏,俘虏被押往康涅狄格而军旗作为战利品被送往大陆会议。
同时圣约翰的围困战也在艰难进行中,在击退英军企图的解围后,经过五十天的围困,圣约翰的五百多名英军与一百多名加拿大的法国民兵不得不体面投降,蒙哥马利取得进军加拿大的最大胜利。在夺取圣约翰城堡后,蒙哥马利马不停蹄集结人马前往蒙特利尔,并马上将它占领。蒙特利尔当时只是一个小镇,但与今天一样是地广人稀加拿大的人口第二大镇,在这里蒙哥马利像一个政治家,他向当地的加拿大人演讲道,希望加拿大同样派出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加入未来的联邦,同享自由的芬芳。
与此同时东部战线由阿诺德将军指挥一千多名美军同样向当时加拿大最大的镇魁北克进发,这支美军也同样由新英格兰清教徒组成。9月19号他们从马萨诸塞纽伯里波特乘船前往如今缅因州的肯尼贝克,在同样是如今缅因州的西堡稍作停歇,在这里他们分成四个小队继续出发,沿着肯尼贝克河前往哈利法克斯城堡,湍急的肯尼贝克河给他们的行动带来许多不便,他们不得不在沓无人烟,沼泽泥潭遍地的原始森林中沿河岸拖着船前行,实在太过湍急的河段,只能肩扛着船行走,因为无论怎样船只的装载量都比人来得大,不可能弃船前行,一路行程异常艰辛。而此时有三个连队无法忍受如此恶劣的环境,脱离大部队自行逃回剑桥,零星的逃兵事件也不断。更加不幸的是,这条线路气候远比西部线路来得寒冷,九月份就开始下雪,十一月份已经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带来的衣服,鞋子已经无法抵御这样的严寒,携带的棉被同样过于单薄,而在这冰天雪地里却又偏偏碰上时而冬雨,时而暴风雪的恶劣天气,野外行军无处躲藏,衣服如铁一般更加无法保暖,给养也几乎耗尽,许多人病倒、累倒,甚至冻死在路边,不守对自由的渴望与保卫家乡的信念使大多数人坚持下来,只是他们出现在魁北克附近时形象如同野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蓬头垢面,当地的法国加拿大人耻笑这样的美军也想征服加拿大。
1775年11月25日,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大雪厚厚地覆盖着大地,天地间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蒙哥马利带领三百多名美军离开蒙特利尔向当时加拿大最大的镇魁北克进发,12月3日,在Pointaux Trembles与阿诺德汇合,此时总计只有六百多名美军,他们在当地的天主教堂前举行游行,展示美军的士气与决心,12月15日抵达魁北克城下,这时外加一些随行的加拿大民兵,这支美军总计不超过一千人,而对面的魁北克城内却有三千名英军,三千名加拿大民兵,外加二百门大炮。只能说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攻城战,攻方处于完全劣势,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役,至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兵力悬殊的攻城战。不知当时是什么原因使美军这样蔑视对手,只能说对自由的渴望带来强大的战斗意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除此之外实在无法解释他们在这样劣势下仍然执意攻城的行为。所以我说这支美军是历史上所有美军中精神力量最强大的,最能体现美军的本质,称他们为美军中的美军一点不为过。
除了这些外蒙哥马利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没有重炮,给养不足,最大的困难是,此时军中新英格兰清教士兵的兵役期12底马上到期,时间只留给他二十六天。而魁北克城内不仅弹药充足,而且有着八个月的给养,除了突袭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攻占魁北克。在劝降无效后,蒙哥马利在魁北克城的大门对面修建炮台,利用天寒地冻的特点,用土与水混合,水快速凝结成冰与土凝固一起修建炮台,但是美军没有重炮,一些小炮根本无法对城防构成威胁,而城内的英军大炮反而对美军造成伤亡,此时天花,肺热等疾病开始在美军中流行,情况对美军越来越不利。此时还有一个机会,就是诱使英军出城迎战,虽然英军优势明显,但是战斗意志绝对不如美军,在这种冰天雪地恶劣环境下,战斗完全就是拼意志,美军还是有可能战而胜之,可是英军主将卡尔顿却非常明智,(卡尔顿战后由于加拿大战役的胜利,被乔治三世封为子爵)在巨大优势面前依然不为所动,拒不出城迎战,只是死守,碰到这样的对手,蒙哥马利也无可奈何。16日晚,蒙哥马利与阿诺德召开作战会议做出突袭城池的决定,做出决定后他一身轻松,与副官来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紧张的神经,这是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月光使白雪茫茫的大地更加的洁白、耀眼,天气间似乎弥漫着一种柔情蜜意。进军加拿大以来的一连串胜利使他的美名远扬,也造成他的错觉,他似乎感觉自己即将征服加拿大,将这个地域最辽阔的殖民地迎接进未来的北美联邦,他对副官说道,征服加拿大后,他希望马上回家与妻子团圆,与妻子在乡间的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月光下他线条分明的脸此刻也带着柔情蜜意,似乎沉浸在与妻子相逢的喜悦中。
12月23日,大雪纷飞,当时的魁北克分成上城区与下城区,蒙哥马利与阿诺德商讨后,决定出奇制胜,内外夹击先攻占下城区,具体是先等待冬季的暴风雪来临,以恶劣天气作掩护,将阿诺德的兵力分成四队,其中三队发动佯攻,分散英军兵力,再由阿诺德亲率一队主力集中攻击南城门的下城区,翻越城墙,攻入城内。而蒙哥马利则率队沿圣劳伦斯河岸的小路潜行,同样突袭下城区,与阿诺德在下城区会合,迫使上城区的英军前来巷战,然后一决胜负。可以看出美军这样的战略是如何地藐视英军,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巷战,而且英军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可是他们却有绝对的信心战胜英军。只能说他们在赌英军贪生怕死,毫无斗志的弱点,只要打成持久消耗战,英军必定无法坚持,只能向他们投降。
12月27日刮起风雪,但不足以掩护大陆军发动进攻。但是美军中大部分士兵的兵役期马上到期了,蒙哥马利不为所动,等待最后的机会。12月30日,大风雪终于来临,蒙哥马利随即决定在31日凌晨发动进攻。凌晨四时,一部分美军发动佯攻,成功引开城门的火力。蒙哥马利看到讯号后,在印第安人的带领下沿着圣劳伦斯河岸小路向魁北克城内进发,暴风雪中小路更加难以行军,时而需攀越冰雪厚厚覆盖的岩石,时而要从陡峭的岩石上端往下跳跃,暴风雪刮得眼睛都无法睁开,冻僵的双手甚至无法握住枪支,大家就这样一步挨着一步行艰难进着,这不是身不由己的逃跑,而是极端藐视对手的攻城战,除了因渴望自由燃起的战斗热情,实在无法想象还有什么能使人坚持下来。这是条绕过城墙的小路,英军当然知道这个城防弱点,他们通过几道栅栏与一些房屋作掩护驻兵防守。抵达下城区后,蒙哥马利与士兵先在第一道栅栏锯开缺口,虽然一切如常,但此时已经严重超时,英军在日出后随时可从高处攻击。情急之下,蒙哥马利未等栅栏完全打开,便与随同军官赶往第二道栅栏,此时,蒙哥马利与军官终于看到守卫这条道路的房屋,只要攻克房屋就可以顺利进入城区,一切似乎极为顺利,蒙哥马利低声喊道,“纽约人,勇士们,冲啊,魁北克是我们的。”
然后与军官率先冲锋,岂知这座房屋突然传出枪炮声,大量子弹及葡萄弹齐射而出,蒙哥马利及多名军官倒地阵亡,其他率先冲锋的军官亦多受重伤,主将已死,其他士兵茫然无措,不得不溃退。蒙哥马利遇上的房屋,只有50名民兵驻守,他们并不知道美军将会偷袭,而且平时训练也不佳,然而这批民兵却一直谨守岗位,一听到声响,便向外胡乱射击,没想到误打误撞击中蒙哥马利,只能说天灭蒙哥马利。直到数小时后,英军完全打退美军的进攻后找来美军俘虏辨认尸体,才得悉远征军的指挥官蒙哥马利已经死去。冰天雪地完好地保留了蒙哥马利的尸体,他安详在躺在雪地里,这位英军老战士,却喜欢写作,爱好科学,生活中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兄长、好儿子、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可如今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此刻他已经幸福地来到了天堂,也许他正处于与妻子相逢的幸福,甜蜜的幻觉中,也许在战场上瞬间的死亡,升华是上帝对人类最大的奖赏,也许,所有这些也许只有上帝才能真正明了。蒙哥马利的牺牲使整个费城都沉浸在眼泪中,这是个可以媲美于华盛顿的名将,他的死对美国独立战争是个重大损失。②
另一方面,阿诺德在30日的晚上10时,便开始召集军队来到魁北克市郊集合,但由于风雪阻碍,到凌晨四时军队仍未全数抵达。其时圣约翰门的信号已经响起,阿诺德只好带领数百人先行发动进攻,但是在攀爬城门时遭到高处英军猛烈射击。虽然美军无法还击,但又不能中途撤退,扔下蒙哥马利军队不顾。于是,阿诺德决定绕过城门,沿着河岸的小路前进。进入魁北克市后,由于地形不熟,阿诺德辗转于狭窄的街道,直至遇上第一座英军街垒。别无选择之下,阿诺德下令全军冲锋,但随即被子弹击中膝盖倒地。美军占据街垒后,受伤的阿诺德只好将指挥权交给丹尼尔•摩根。美军在冲过城门后已大多负伤,又因地形不熟而迷路走散不少人,连轻型火炮亦告遗失,火枪弹药又因风雪潮湿而陆续失灵。在陌生的城市街道中简单整顿后,英勇的美军做最后一搏,摩根冒死向第二座街垒冲锋但是根本无法成功,而此时退路也被增援的英军截断,别无选择下,美军陆续向英军投降,或者乘小道逃离魁北克。摩根为免遭到英军羞辱,向一名教士交出配剑投降,其时已为早上10时。至此,攻城战以英军胜利告终,美军远征加拿大以失败结束。
兵败加拿大的消息传来,使中部殖民地原本就一直渴望和解的情绪更加浓厚,而随着纸币不断贬值,种种生活困难也显露出来,更加重了这一情绪,但是此时大家还是将英国议会作为苦难的根源,仍然一厢情愿地将希望寄托在乔治三世身上。至1775年12月时,官方的新泽西议会依然存在,他们仍然为英国官员提供薪资,并且寻找单独与英国和解的渠道。这种做法连迪克森也看不下去,他接受大陆会议的委托前往劝解。他说,“我们在莱克星敦被英军任意屠杀,大陆会议也已经决定拿起武器抗争,所有热爱自由的人都为此高兴,加拿大也即将被征服,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忧虑的,除了欧洲,但欧洲离我们有三千里之遥,而这时候我们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只有团结才能使英国人走向谈判桌,他们最喜欢就是单独与殖民地各州谈判,我们此时不能自毁长城,必须拧成一条绳。”纽约的保王党人Jay也说,“我们不要奢望能从英国人那里得到公平,勇敢与团结而不是申诉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新泽西议会听从了他们建议停止寻求单独与英国和解渠道。
英国政府也把分裂的计划应用在纽约身上,引诱纽约自治议会单独与他们接触,但是纽约人识破了英国人的阴谋。纽约自治议会发表声明,虽然他们不支持独立,但是坚持与大陆会议保持一致,殖民地各州必须团结一致他们不可能单独行事,并成立一个安全委员会,这个机构有着充分的执行能力相当于政府的功能。这样一来英国政府除了与大陆会议外,不可能与任何一个单独州谈判。由于殖民地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卓识,英国政府分裂殖民地的计划至此一丁点的效果,不过殖民地分裂与反分裂之间形势确实复杂。
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由于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敌人,法国是北美殖民地天然的盟友,但这时殖民地与法国还没有正式联系过,大陆会议也暂时没有开放港口与法国人结盟的想法,但是大陆会议此时确实有指示在欧洲的北美人代为寻找与法国人联系的渠道。而正在此时,法国派驻北美的代表秘密来到费城,法国为了了解北美局势有向北美殖民地派出代表搜集情报,他与富兰克林商谈法国援助的条件。对于法国如何援助殖民地,法国人也不是没有顾虑,他们当然担心得罪这一百多年来一直骑在他们头上的英国人,他对富兰克林说,“你们先拿出方案,我回去汇报,相信法国会以公平,合理的条件与你们合作。”他回到巴黎后向法国内阁汇报了所见所闻,准确地反应了北美的真实情况,他说,“他们还在犹豫,乔治三世对殖民地还没有可恶到让他们独立,只有他们更多的房屋被烧毁,更多的城镇被摧毁,他们才会痛彻醒悟。但是他们已经安排派出船只前往法国购买枪支弹药。”秘使也向法国内阁建议向北美提供援助,这完全符合法国利益,这个建议引起国王路易十六的关注。不过殖民地与法国之间是否结盟,对于法国或者北美殖民地都是个复杂的问题。
殖民地一时还是无法与其他国家结盟,而为了战争必须保证与外国的贸易,殖民地需要武器、弹药,这些最可靠的渠道只能从国外获得,同时大陆会议也向新格兰所有镇发出请求,希望他们能提供更大的支持,每个镇也都倾其所有满足军队需要。但征兵工作在新英格兰进展不大,这里的人们保家卫国意识很强,但是离开家乡出外战斗却不是他们想要的,而且不断贬值的纸币甚至这些贬值的纸币与无法准时发放,都影响了人们参军的热情,大陆会议对这些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这些都在军中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也加剧了军中的不满,华盛顿抱怨说,新英格兰人的爱国情操被斤斤计较小利所磨损。
康涅狄格的士兵十二月到期,他们坚决要回家,甚至延迟十天的小要求都不接受,华盛顿将这种行为视为逃兵,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大家拼死抗争就是为了遵守合约,不受压迫的自由,如果和约都不遵守,这种抗争又有何用?但是这些人还是受到沿途的父老乡亲与家人的谴责,不少人又回到军队。许多历史书中大都指责清教徒美军兵役期满后纷纷回家,不顾及大局延期服役一段时间,其实我个人看这件事怪罪于这些清教徒美军是毫无道理的,人无信不立,这个古训中国古人都清楚,更不用说严守圣经十诫的清教徒,不守信用随意延长兵役期那么接下去谁还敢当兵。华盛顿作为伟人得到太多的赞誉,我这里就指出他的一些小瑕疵。其实在延期服役这件事上,华盛顿应有不小的责任,比如在加拿大战役中,明明知道这些清教徒美军的兵役期12月底就到期,为什么偏偏选择九月份进兵加拿大,加拿大的英军并没有任何出动的迹象,完全可以等到第二年再进兵也不迟,这样就可以避开即将到期的兵役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战役。同样作为当时负责征兵任务的马萨诸塞安全委员会也有很大责任,明明知道兵役就要到期了,为什么不征召人员用来替换。也许征兵困难很大,但是一来可以向大陆会议申请延长服役时间,二来可以缩编军队规模等方式统筹安排,随意延长兵役期绝对是不应该的事。我们之前论述过人性渴望美好,但无不是贪婪自私,这些清教徒美军已经比人类历史上其他军队素质高很多,但是要求每个人像圣人一般是不可能的事,人人都怕死,天生避害趋利。
注:本节根据①《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Discovery of the American Continent, Vol. 8》George Bancroft,LITTLE AND BROWN 195页-220页创作,②维基百科创作
欢迎大家打赏(微信专用)
70后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痴迷过武侠小说,都有一个武侠梦,都喜欢浪迹江湖,四海为家,尝尽人生百态,笑看人间风云,与天地兮同在,与日月兮同光。不过很现实一个问题是武侠没钱,所以再怎么夸张,小说中武侠也不得不经常四处演出挣钱,演出结束后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于是就有哗哗的一阵掌声,这是人场,接着是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这是钱场。我作为70后的一员同样有这些武侠梦,只是如今已是油腻的中年大叔,再也无法浪迹天涯尝尽人生百态了,只能在网络世界实现自己的武侠梦,文章就是我的武功,公众号平台就是演艺场,每发一篇文章就是一次卖艺,每次卖完艺后唯一希望就是大家的打赏与转发了,所以再次向大家拱拱手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