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英国地方选举,尽管在全球媒体中并未掀起巨浪,却可能是决定英国命运走向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法拉奇领导的新成立不久的改革党在1600个席位的地方议员选举中获得670席,而保守党损失超670席,工党则丢失180多席,改革党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传统的保守党与工党。法拉奇是川普的长期盟友,改革党的路线也与川普的MAGA相似,在政策上反移民、反全球主义,信仰上回归基督教,重新认同传统文化,所以这次选举的胜利所蕴含的意义,并非仅仅是权力结构的再分配,而是对几十年来英国政治的一次否定,更是一种迟来的觉醒——一部分英国民众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坚守本国文明与传统,那么英国将不复存在。选举后不久,左派出身的英国首相斯塔默也不得不顺应民意,罕见地公开强调,来到英国的移民必须遵守英国的法律、传统与文化,而不是试图改造这个国家。

我在《西方文明的历程》这本书中一直强调,“宗教决定人类历史”,“基督教决定西方历史”,人类社会是由深层次的宗教信仰所决定的,制度同样跟信仰息息相关,当代西方左派希望通过理性构建道德,构筑一个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人类社会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它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推广我《西方文明的历程》这本书的原因,这本书用深厚的理论与详实的历史事件证明了这些观点,吻合当代社会实践的最需要,能够给人类社会一个警醒。在西方社会,基督教的“人是按照上帝形象所造”的这个信仰前提,不仅塑造了人类与上帝的关系,更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由于“人是按照上帝形象所造”,所以每个人都有着无比尊严的生命,这正是西方人权概念的起源,由于人与上帝之间是立约的关系——通过《十诫》确立的道德与义务契约,西方社会从这个神人契约逻辑中,自然推演出人与人,人与国家之间也必然是契约关系,人类必然诚实守信,严守契约,个人与国家都必须遵守宪政契约,严防越界侵犯对方的权利,而这些正是西方文明的内核,同样,西方的民主、平等等政治制度本质上皆源于基督教新教的上帝之下人人平等,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无不证明了,离开基督教信仰根本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平等,更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选举。
没有不同的宗教人口各占一半,而能够长期稳定的国家,南斯拉夫分裂后天然根据三种不同宗教信仰(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分裂成几个小国,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波黑与科索沃,这并非偶然,而是宗教决定人类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深刻体现。同样很显然,伊斯兰教则有着完全不同的伦理与制度,它信奉国家即教会,教会即国家,要求建立一个严格实行可兰经教义,并根据可兰经运行的国家。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一个伊斯兰国家是自发建立起现代民主制度的,即使如伊拉克、阿富汗这类国家在外力强行介入下“植入”民主机制,其运行状况也是混乱不堪,几近失败。这些都是很现实,一目了然的事情,但许多左派知识分子大多具有强烈的无神论倾向,否认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沉醉于“多元文化”的乌托邦构想中,坚信人类的理性可以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将人视作“理性动物”,相信只要制度设计完善,公民教育充分,不同文化、宗教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存共荣,但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并且在现实中也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当代欧洲政客大量实践左派构筑普世价值社会的理念,大量伊斯兰人口涌入欧洲,本希望借此推动劳动力市场与“文化多样性”“繁荣社会”,结果却收获了宗教冲突、民族隔阂、社会分裂,甚至恐怖主义与极端化现象的滋生。所有这一切无不证明了,社会的秩序不是建立在抽象理性之上,而是建立在共同信仰与伦理共识之上的,一旦失去了共同的宗教基础,制度就沦为空壳;一旦国家内部存在根本对立的宗教系统,所谓的“共融”就只能是短暂的幻象,最终难免走向冲突、撕裂与衰败。

曾几何时,英国是上帝最宠爱的国家,基督教一直是社会制度之下的灵魂。我的《西方文明的历程》一书对此有深入论述:从修道院文化到教会法,再到议会制度的建立,每一步都是信仰之力的体现,大宪章传统,英国革命,光荣革命无不是在信仰的驱动下完成的,它们也使英国成为近代宪政文明的源头。而今的英国,在数十年的多元化浪潮冲击下,已逐渐迷失了文明的方向。尤其在伦敦,伊斯兰人口已占伦敦人口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伦敦市长几乎都由穆斯林担任,更值得警觉的是,英国境内已有不少伊斯兰宗教领袖公开宣称要在英国全面推行伊斯兰教法(Sharia),将英国“转化”为一个遵循《古兰经》治理的伊斯兰国家,某些地区甚至已出现事实上的“教法自治区”,警方与政府机构对其治理趋于无力或默认。这样的人口结构与政治结果,正是对英国原有基督教信仰与基督教文化的逐步取代,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英国被伊斯兰人用子宫占领。
显然,英国改革党在此次地方选举中的胜利,其深层原因不仅是英国人对移民政策或经济困境的不满,而是更本质的,渴望宗教信仰与文化身份的回归。这种回归,是英国人在面对社会逐步崩溃、制度失效、治安恶化、价值混乱的现状,在绝望中寻找症结根源的自然结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问题不只是出在政策或政客身上,而是文明之根正在松动、信仰之锚已经断裂。正是在这种集体性的寻找与反思中,人们重新看见了那个曾支撑英国走向辉煌、建立日不落帝国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信仰。正是这种信仰孕育了英国的法治传统、契约精神、个人尊严、社会秩序与帝国伦理,是它使这个岛国从边陲之地崛起为世界文明的引领者。
也可以这么说,这次选举是一种文明的呼唤——唤醒英国人去重新拾起他们遗失的传统信仰,重新建立起以基督教为根基的国家认同。也许,这正是上帝赐予英国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英国不能顺应这股信仰复兴的力量,借机重建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价值观与社会制度,那么它的未来恐怕只能在多元文化中不断撕裂,最终沦为一个没有灵魂、失去方向的帝国废墟,或者最终归化成一个拥有最强核打击力量的伊斯兰国家,给世界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年轻时痴迷于武侠小说,有一个武侠梦,跟着师傅,带着小师妹,行走江湖,浪迹天涯,看尽人生百态,笑纳人间风云,在师傅的呵斥,小师妹的嗔骂中渡过一天又一天。不过再怎样洒脱不羁也要生活,除了卖艺外武侠没有其他谋生手段,于是在繁华热闹的场所,总看到我们卖艺的身影。每次卖艺后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各位大哥,大姐,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钱场就是现在的打赏,人场就是转发。只是如今已是油腻的中年大叔,梦想虽在,但再也无法实现,只能寄托在网络上。于是文章就是我的武功,公众号平台就是卖艺场,每发一篇文章就是一次卖艺,每次卖完艺后都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打赏与转发,所以在这里向大家拱拱手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也许人生本是个轮回,在这里我也实现了前世卑微而又有点意思的武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