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ur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西方文明的历程》——一本让您耳目一新,恍然大悟,从而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书

《西方文明的历程》一书是作者经过5年的准备,然后是每天长达6小时的5年的艰辛创作,可以说呕心沥血,耗尽全部心力,以不达彼岸不罢休的心态完成全书,十年磨一剑,终有小成。作者将年轻时对人生、哲学、宗教的思考融会贯穿于本书中,将这些与对西方社会、历史的研究融合在一起。作者来自于八十年代,这个思想最活跃年代的大学校园,但也可以说来自于江湖,不属于任何学术门派,不受任何学术框架的束缚,也不受限于晋级升职,自由自在地驰骋于宗教,哲学,历史,文学几个学科之间,独立思考,浑然天成,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任何现有学说的观点,基本理清了整个西方文明的脉络,颇为完美地阐释了整个西方历史发展的逻辑进程。而且本书的理论今天同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合理地解释西方社会的大多数现象,这些也体现在作者今天的许多流行的公众号文章中,在此也欢迎大家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名字也叫,西方文明的历程。不过作者只能混迹于江湖也与客观环境有关,并非作者的个人意愿,任何人都想在大学或者学术机构中做一个受人敬仰,德高望重的教授,可是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学术思想受到严重限制,作者自以为还是个颇为干净的人,不可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更不可能为了加官进爵而背弃自己的良心,所以只能浪迹于天涯,混迹于江湖。不过江湖有自己的乐趣所在,也让作者无比驻足,不忍离开,江湖实际上是一个温馨满怀的世界,这里充满了关爱,道义,江湖中每天的日子虽然繁琐而平凡,但无不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虽然有时生活条件恶劣,但大家都能笑对人生,勇敢面对未来。江湖也让我知道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为了爱、道义而活着,我接触过无数的市井小人,挑夫走卒,他们淳朴善良、任劳任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父母、儿女而活着,这种伟大的爱支撑他们一生,直至最后老死。

这些对我的学术思想影响非常大,我知道人类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一个基本支撑,在基督教世界叫兄弟之爱,而在中国叫做道义、良心,把它们表达出来也可以说是我写作的主要动力。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漳州,漳州地处闽南,这里自古以来远离中原,属于蛮荒之地,但也少经战乱,不过民国以来漳州又是开放的前沿,面对世界的窗口,也是基督教最先传入之地,林语堂的父亲是至今仍然偏僻,山路依然崎岖,离漳州市区有100多公里的一个山区小镇的牧师,也就可以知道当时基督教在漳州的普及程度了。漳州地区的宗教信仰强烈,遍地的基督教堂,当然更多的是寺庙、道观 、山神庙、土地公庙,这些寄托了这片土地上百姓的所有一切,前世今生,来生往事,这些触目能及的现象,对作者本人影响非常大。当然客观地讲,对作者思想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亨廷顿,以及他划时代的巨著《文明的冲突》,作者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直接提升为宗教决定了人类的历史,并且详细地从宗教、哲学上进行论证,在这个基础上,作者通过从古罗马的英伦三岛开始直至美国建国的详细史料反复论证了这个观点。简单介绍后,接下来我们就慢慢来看看本书,本书分为三部,以英国革命为主轴,为时间的分界点,第1部为,总论与英国革命前,第2部为英国革命,第3部为美国革命。

其实以上这些感受就是本书的第一部第一章的内容,十几年前就基本完成,10年前通过铭心刻骨的切身体验,加上当时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留下一些手稿,认为人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痛苦、烦恼,而最大的,最终极痛苦就是对死亡的恐惧,为了解决这个终极问题才诞生了各大宗教,由此才有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这一章节就是从这些手稿修改而得,而且一气呵成。而接下来的第2章第3章,则体现了作者这10来年的磨砺成果,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扎实有力的论据,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人类道德哲学进行了批判,作者通过这两个章节论证了人类的感性,也是人类的本质就是贪婪堕落,所以理性无法从中得到提升,也就是理性无法超越感性,作者认为离开神的,纯世俗的道德哲学无法撑起人类道德的天空,宗教在人类生活中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宗教,人类将永远沉迷于物质享乐中,所以基督教决定了西方的历史,也奠定了西方文明,甚至可以说宗教决定了人类的历史。在接下来的第一部第四章中,作者将西方文明的起源定位于古罗马的英国,从使徒保罗,约瑟在古罗马在英伦三岛的传教,建立原初的使徒教会开始,也正是由于这些使英伦三岛的土壤中浸润着基督教的兄弟之爱,文明、理性也流淌在英国人的血液之中,才有了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安格鲁—萨克逊贵族,他们以大局为重,一直以来都牺牲小家顾大家,在这基础上才有英国,才有英国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发展历程,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切、自然,国王、贵族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不当权利让渡给骑士,乡绅,平民,让他们在议会中行使自己的权利,没有出现其他地方的绝对君主制,英国在13世纪末就完成了大宪章,并且逐渐完善了议会制,确立了法制传统,这些都与他们独特的,充满着兄弟之爱,理性、文明的土壤有关。作者还论证通过法制传统,通过衡平法庭,英国很自然地实现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很自然地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这是世界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为了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到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本书还用最详细的资料论证了使徒教会与新教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刻论述了新教起源,论述了路德通过自己惊心动魄的灵魂上的探索,产生了划时代的上帝之下人人平等,使基督教回归了使徒时代的平易近人,自由、平等,开启人类社会的新篇章,而加尔文在路德的基础上推演出基督徒的诸多权利,他通过最为重要的圣经中的十诫推演出许多基督徒的基本权利,如,私有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有持枪保护自己的权利等等,这些都是西方文明起源中的源起,也是所谓资本主义奠基的基石,也是现在所谓人权概念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作者很自然地带领大家来到了英国革命。

第二部分论述的就是英国革命,第一章,内战的背景,强调了安立甘宗与清教的冲突是内战的主因,因为牵扯到永生永恒的终极世界,双方都寸土不让,这才导致内战的爆发。第二章,内战前的英国,描写了詹姆斯一世与查理一世统治下的英国,强调了查理一世倾向于独裁的性格缺点是导致内战爆发直接外因。第三章,主教之战,查理一世强行在苏格兰推行安立甘宗及主教制,引起了信奉长老会的苏格兰人的不满,爆发了反抗战争,也就是主教之战,这是英国全面内战的开始,第四章,第一次内战,详细介绍了英国革命爆发的内因,广大安立甘宗教徒对查理一世强行推广当时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的高教会(阿米尼教派)极为不满,同时查理一世与议会在宪政上也产生激烈争吵、冲突,清教徒则利用这种混乱伺机提出取消主教制的激进主张,造成英国的大分裂,内战彻底爆发,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内战的进程,特别介绍了克伦威尔以及他创建的新模范军。第五章,第一次内战后,描写了第一次内战结束后,查理一世利用国王的影响力,通过以何种条件回归王位与议会进行了种种博弈,其间公平派在军中崛起,这是影响了英格兰历史甚至人类历史的一股全新力量,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原始的要求自由、平等的势力,影响直至今天。第六章,第二次内战,描写第二次内战的起因与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的详细过程,第七章,共和时期——二个议会,这是英国革命的共和时期,也是古罗马共和国灭亡进入帝制后,人类历史上的再一次共和实践,描写了残余议会与圣徒议会悲壮、悲哀的失败史。第八章,克伦威尔护国时期,描写了面对乱局克伦威尔不得不出任护国公,实行护国公制度,实行了类似于总统制的宪政实践,为后来英国议会的内阁制,也为后来美国总统制打下了基础。第九章,小克伦威尔被逐,描写了克伦威尔死后,他的儿子小克伦威尔继任护国公,但被新模范军的军官们驱逐的历史。第十章,查理二世复辟,描写了人类的历史又一次轮回,但这次轮回不是简单轮回,查理二世原则上接受了所有共和条款,也为他的统治埋下潜在的矛盾,最后导致了光荣革命的爆发,英国终于实现克伦威尔时代清教徒的理想,王权完全受限,虽然还谈不上是自由、平等的全面实现。至此,本书的第二部分结束。我个人认为自己对英国革命这段历史的把握还是颇为独到的,深入、深刻,非常值得大家一读。

第三部分论述的是美国革命,第一章,马萨诸塞——建造上帝的山巅之城,描写了1629年几乎与英国革命同时,温斯罗普决定前往马萨诸塞殖民的这段历史,第二章,上帝的山巅之城—艰难的宪政实践,描写了温斯罗普在马萨诸塞艰难的宪政实践,后来美国的宪法大多来源于这些宪政实践,这也确立了温斯罗普美国第一国父的地位,这是本书的又一个重点章节。温斯罗普等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的早期殖民史可以说是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无人涉足的空白领域,作者耗尽心血,竭尽全力,通过几十本零星的美国学术专著理出清晰的脉络,详细阐述了这段历史,描写了清教徒在马萨诸塞治理的详情,当时殖民地详细的生活状况,社会景象。论证了正是由于清教徒完全不同与英国,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方的,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才产生了后来的美国,这种治理模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民主选举,市镇自治,州长制,两级议会等,这些无不散发出自由、平等的理念,在人类社会的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品尝到的,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些就是今天美国宪法的雏形。而所有这些治理模式都与清教信仰有关,所以才会如此独特,如此恒久常青,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决定是否能够来到永生永恒的终极世界,所以信徒们绝不轻易放弃,不过也正是由于如此不可调和,才可能产生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就是今天的美国社会。第三章,描写了除马萨诸塞外当时北美其他十二个殖民地的创建与发展,特别论述了佩恩在宾夕法尼亚惨淡的神圣实验,为后来美国革命中宾州贵格派与新英格兰四州的清教徒的冲突打下铺垫。第四章,光荣革命后的殖民地,描写了英国的光荣革命及光荣革命以后殖民地的状况,并详细介绍了七年战争的历史,这段历史也可以说是美国独立的序曲。在这些章节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北美十三州当时不同的宗教,文化,风俗与政制,至今阅读起来,仍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当时的脉搏,清晰的时代声。

从第五章,印花税抗争到第十三章,独立,这些章节多达四十多万字的篇幅,是本书的重头戏,详细描写了美国革命,美国的独立进程,这段历史同样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很少有人详细论述,本人可以斗胆这么说,本书对这段历史的描写在古今中外所有作品中,即使不是最详细的,也是最深刻的,最深入的。本书对这段历史的论述主要引用班德罗夫特的十卷本的美国史, 班德罗夫特的美国史写于美国内战时期,是最早也是最详尽的一部美国早期殖民地史,美国建国史,只是规模太过庞大,内容也太过庞杂,被引用的次数似乎不多。不过作者作为外国人认为这部作品是最有价值,也是最原汁原味的美国史,它在学术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的。因为班德罗伯特不是简单的阐述历史,而是引用大量的史料来论证历史,可以看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铸就了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是其他史学作品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所以作者认为以这部史学巨著为依据,可以最深入、最深刻地了解美国革命、掌握美国独立的最真实,最可靠的历史。

在这些章节中作者详细描写了美国革命的起因,无代表不纳税,英国官员的薪酬,共同防御,英军在殖民地的驻扎等这些外因,以及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四州对英国政府试图在殖民地推行圣安甘宗,建立主教制强烈不满,殊死抗争,而这个才是美国革命的本质内因。作者认为正是清教徒这些自由、平等的理念与英国古老的君主制,甚至与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君主立宪制严重冲突才造成了美国革命的爆发,而不是一般世人所理解的印花税等经济上的原因,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史学观,所以无论怎么说,本书都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本书还详细描写了历史上著名的印花税抗争,汤森德法案抗争,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其间,第一次大陆会议,第二次大陆会议详细进程,内容。在这二次大会上,新英格兰四州清教徒强烈独立的决心与其他州犹豫不决,希望与英国和解形成尖锐的矛盾,作为马萨诸塞代表,作为虔诚的清教徒,塞缪尔亚当斯此时表现出极高的智慧,他以静致动,无为而无不为,默默的等待时机,终于在清教徒民兵的枪声及乔治三世的帮助下,将北美殖民地推上独立的轨道。

正由于塞缪尔•亚当斯在美国独立中这些决定性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华盛顿对美国独立的贡献远不如塞缪尔•亚当斯,本书仿照古龙小说的百晓生兵器排行榜,对各个国父对美国独立的贡献做出排名,我个人最后的结论是塞缪尔•亚当斯位列第三,约翰•亚当斯列第四,华盛顿只能排在第五位,而前二位也在之前文章中介绍过,追溯到殖民地时期,欲知详情如何,请大家阅读本书。

附注,目录

作者平生自述  

第一部.总论与英国革命前

第一章.宗教与人生

一.宗教的起源 

二.宗教决定历史  

三.贪婪堕落的人性

四.文明概论

第二章.人类道德哲学浏览

二.亚里士多德 

三.霍布斯  

四.洛克 

五.密尔 

六.康德 

七.叔本华  

八.尼采 

九.祁克果  

第三章.基督教以爱为核心的信仰体系 

一.基督教道德 

二.世俗道德哲学的致命缺陷

三.信仰是有力量的

四.原罪 

五.人的二重性 

六.兄弟之爱

七.爱成全律法 

第四章.古罗马英国

第五章.安格鲁•撒克逊英国 

一.前言 

二.修道院  

三.不尚武、不血腥的安格鲁撒克逊贵族

第六章.大宪章下的英国 

一.大宪章产生的背景(英国大宪章产生的原因)

二.大宪章的产生与意义 

三.大宪章与法制观念的确立

四.大宪章的履行-信仰,契约,议会(一)

五.教会法与衡平法

六.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第七章.路德与加尔文 

一.新教产生的原因

二.路德——因信称义 

三.平等与尊严——刻骨铭心的感觉

四.人人平等——诱惑的陷阱

五.路德的致命缺陷

六.加尔文——建造第一座尘世的上帝之城

七.预定论

八.韦伯眼里的清教徒

九.国家与教会 

第二部.英国革命

第一章.新教浪潮中的都铎王朝

一.安立甘宗、清教的起源

二.清教内长老派与独立派的区别

三 清教的发展

第二章.詹姆士一世治下的英国 

一.英格兰国情 

二.英格兰政制 

三.长老会的苏格兰

四.天主教的爱尔兰

第三章.内战前查理一世的英国 

一.查理一世

二.查理一世早期的统治 

三.漫长的十一年无议会期

四.劳德与阿米尼教派

第三章.主教之战  

一.爱丁堡的愤怒  

二.苏格兰合约党人

三.主教之战爆发  

四.短议会  

五.查理一世战败  

第四章.第一次内战

一.英格兰长议会  

二.千头万绪的爱尔兰

三.编织宗派冲突的大网 

四.替罪羊的之死—审判斯特拉福德

五.不甘心沉沦的查理一世与独立派清教徒

六.爱尔兰天主教徒叛乱 

七.越来越像一团乱麻的英伦三岛

八.查理一世逃离伦敦 

九.二个议会同时存在,内战无可避免 

十.内战逐渐爆发  

十一.内战的原因  

十二.内战初期议会军节节失利 

十三.克伦威尔 

十四.英格兰与苏格兰联盟

十五.马斯顿荒原大战 

十六.清教内长老派独立派的主战主和之争

十七.费尔法克斯与新模范军

十八.第一次内战战火逐渐熄灭

第五章.第一次内战之后 

一.艰难的和谈之旅

二.查理一世不甘心失败及长老派对新模范军的打压 

三.平等派在军中悄然兴起

四.兵变•挟持国王 

五.进军伦敦—我们不是雇佣军

六.进城 • 兴风作浪的平等派

七.Putney辩论—有关平等的大辩论

八.查理一世出逃  

九.费尔法克斯镇压平等派 ﹒整军

第六章.第二次内战

一.内战进程

二 .骄傲清洗  

三.弑君

第八章.失败的共和实践

一.平等派急功近利再次叛乱

二.平等派余波 

三.第五君主派的兴起

四.追不上共和脚步的残余议会 

五.低效,无能的残余议会

六.残余议会之死

七.圣徒议会的产生

八.圣徒议会慢慢分裂 

九.在激情中烧死的圣徒议会

第九章.克伦威尔护国时期

一.护国时期的基础——政府宪章

二.作为弄潮儿的克伦威尔

三.护国时期第一次议会 

四.护国时期第二次议会 

五.护国时期的第三次议会

第十章.查理二世复辟

一.小克伦威尔被逐

二.查理二世复辟  

三.英国革命的意义

第三部.美国革命

第一章.马萨诸塞—建造上帝的山巅之城

一.路德的历史观、末世论—-上帝山巅之城的最初萌芽

二.安立甘宗的历史观—与天主教欧洲全面争夺的开始

三.极致追求自由、平等的公理派清教徒

四.选举,自治—清教徒,美国的本质 

五.为了永生,为了永恒—前往北美,前往圣地

六.美国第一国父—温斯罗普

七.舍弃荣华富贵追逐真正的美国梦

八.上帝山巅之城的雏形—第一份马萨诸诸塞宪章

九.温斯罗普的美国梦–建立上帝的山巅之城 

十.A City Upon A Hill 所有人都望着我们 

十一.离开兄弟之爱,美国什么也不是

十二.启航,团契兼论五月花号宣言

十三.炼狱,感恩

第二章上帝山巅之城中艰难的宪政实践

一.共和制—圣经共同体,民长制

二.伟大的州长制

三.圣人之治

四.圣人之治—也许是破解民主困局的妙手

五.二级议会制慢慢形成 

六.美国参众两院的起源—二级议会制艰难确立

七.市镇自治—美国强大的独门武器

八.镇自治、镇会议—马萨诸塞的标志 

九.真正的政教分离

十.威廉姆斯事件——教区自治,政教分离

十一.哈钦森夫人事件——二头蛇式的政教分离

十二.美国社会政教分离的演变 

十三.美国左派思想家疯狂的国家观

十四.普世价值是基督教世界独有的

十五.美国政府不断侵蚀着教会的权利

十六.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普世的宗教自由

十七.原则性立法与对教育,文化科学的推进 

十八.温斯罗普完成的清教革命 

十九.清教徒伟大的圣人之治戛然而止 

二十.马萨诸塞绝地重生 

第三章.马萨诸塞外其他殖民地的建立 

一.弗吉尼亚——安立甘宗的召唤

二.弗吉尼亚风雨沧桑中走进光荣革命 

三.宾夕法尼亚——贵格派的神圣实验 

四.宾夕法尼亚所有人佩恩的惨淡人生

五.北,南卡罗莱纳——洛克的败笔

六.纽约州   

七.新泽西与特拉华

八.马里兰——天主教徒的到来  

九.新英格兰的另外三州——康涅狄格、罗得岛、新罕布什尔

第四章 光荣革命后的殖民地

一.光荣革命

二. .国教安立甘宗一直谋求殖民地各州州教的地位 

三.美国第二国父——马瑟•英克里斯

四.十八世纪中叶(七年战争前)北美殖民地局势(一)

五.十八世纪中叶(七年战争前)北美殖民地局势(二)

六.殖民地人口概述及面临的二大紧迫问题

七.北美殖民地的顶头上司——贸易委员会

八.富兰克林最初的北美联邦方案,华盛顿初出茅庐 

九.走向日不落帝国之战——七年战争 

第五章.印花税抗争

一.印花税的由来  

二.美国革命的先驱奥蒂斯,慢慢发酵的北美大地

三.美国第三国父——塞缪尔•亚当斯

四.帕特里克•亨利掀起反抗浪潮,罗金厄姆组阁

五.波士顿推波助澜,开始成为美国革命的中心

六.殖民地大会召开,抗争席卷整个北美大地  1077

七.印花税的撤消——文明、理性的胜利

第六章.汤森德法案抗争

一.美国革命爆发的真正原因

二.汤森德法案诞生及一封农民的来信 

三.马萨诸塞发起不输入英国商品运动 

四.‘自由号’事件—英国决定向波士顿派驻军

五.镇会议一再显神威,马萨诸塞召开自治议会

六.英军入驻波士顿,英国内阁及马萨诸塞州长变动 

七.波士顿严格执行不输入协议,殖民地抗争对国内的影响 

八.波士顿之屠 

第七章.塞缪尔•亚当斯绝地反击

一.不输入英国商品终止,乔治三世大权独揽

二.乔治三世步步紧逼,收紧绞索

三.塞缪尔•亚当斯建立镇联络委员会

四.弗吉尼亚建立州联络委员会,殖民地抗争重新燃起  

五.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伟大意义 

六.波士顿倾茶事件详情,英国政府全面镇压 

第八章.英国政府绞杀下的马萨诸塞

一.波士顿被野蛮封港 

二.划时代时刻的来临,纽约率先提议召开大陆会议 

三.其他州积极响应,选出大陆会议代表 1184

四.英国政府撤消宪章,马萨诸塞“绝不屈服,抗争”

五.马萨诸塞抗争越烧越旺,首提自治主张

第九章.第一次大陆会议

一.忧心忡忡的马萨诸塞代表,大陆会议差点胎死腹中  

二.大陆会议逐渐达成一些共识 

三.大陆会议捍卫正义,马萨诸塞进行战争准备

四.加速美国独立的魁北克法案 

五.富兰克林老泪纵横,最后进行和解努力

六.不屈不挠的马萨诸塞,威廉皮特泣血陈情

七.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各州讨论第一次大陆会议决议

八.英国议会恳请国王宣布马萨诸塞为叛乱,诺斯再提和解方案

第十章.莱克星敦——康考德战役

一.莱克星敦枪声序曲 

二.莱克星敦枪声(上) 

三.莱克星敦枪声(下) 

四.莱克星敦枪声的浪潮

五.余波

第十一章.第二次大陆会议

一.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清教徒民兵用枪声驱动独立

二.弗吉尼亚议会否决新和解方案,殖民地普遍反感民主

三.大陆会议一直寻求和解

四.美军正式建军  

五.碉堡山战役

六.华盛顿剑桥整军

七.马萨诸塞组建正式议会,初步独立

八.中部诸州及弗吉尼亚仍然希望与英国和解

九.南北卡罗莱纳反而更为激进

十.大陆会议继续犹豫,富兰克林来到军营协调关系

十一.乔治三世宣布北美殖民地为叛乱,宾夕法尼亚陷于混乱中

十二.大陆会议着手实践未来的政府模式,

十三.约翰•亚当斯——美国第四国父,华盛顿——美国第五国父

十四.英国议会与乔治三世在一起

十五.兵败加拿大,错综复杂的局势

十六.弗吉尼亚战事,独立时机仍未成熟

第十二章.独立 

一.夺回波士顿 

二.大陆会议慢慢行进在独立的大道上 

三.法国人的矛盾

四.南卡罗莱纳率先组建自治政府

五.弗吉尼亚等州纷纷宣布独立 

六.纽约的难处,宾夕法尼亚与最终通过独立决议

七.独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the cour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 《西方文明的历程》——一本让您耳目一新,恍然大悟,从而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书

order "the cour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emailreadjoy@outlook.com
error: 本站内容涉及版权,右键已被禁止。